关于提升货物装卸保障能力的思考
- 时间:2023/10/6
- 作者:深亚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航空运输实现了快速发展。航班业务量的激增叠加空中交通增长和第三方地面服务公司兴起,地面服务操作环境开始变得愈发复杂,机坪安全运行隐患增加,各国民航管理部门均加强了对地面安全运行的重视。基于现阶段航空发展形势与要求变化,2019年国际民航组织发布了第一份《地面服务手册》,旨在对地面服务操作相关安全问题和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进行指导,形成一套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执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地面服务操作安全高效。2021年4月,国际民航组织举办了南美地区首届关于地面服务操作的网络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对《地面服务手册》的认识。2022年ICAO第41届大会也有不少国家提出要加强对机坪运行的监管。 中国民航对机坪运行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则》《飞机地面勤务》等政策文件,以期规范机坪运行管理秩序,提高机场管理机构机坪运行管理能力,提升机坪运行安全和效率。货物装卸作为地面服务操作的一项内容,与机坪安全运行高度相关,对于加强行业安全管控、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航空货物装卸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1.国家战略要求持续提升安全运行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作出了“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近年来民航继续做好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隐患排查双重预防及企业法定自查等体系的建设,以能够及时发现治理安全隐患,确保民航运行“绝对安全”。就货物运输安全保障来说,货物装卸作为货物操作流程中的重要节点,是确保航空货运链条安全发展的核心关口。一方面,需要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对库区组装、货物交接、机坪装卸、监装监卸等与安全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约束与合理引导。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加强隐患排查,推动行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运营模式变革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我国民航“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市场需求加快释放,企业运营模式逐步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发展态势,航空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化趋势明显。由于各服务保障主体数量较多,导致承接业务板块不同、操作标准不一、责任划分不清、协调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出现,对行业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压力。针对市场变革,笔者认为亟需出台适应于各类运行主体的标准化操作管理文件,逐步建立符合行业发展阶段性特征、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能力。 3.市场需求变化要求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对航空物流产品服务要求也逐步增强,航空服务消费需求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对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货物装卸环节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切实解决货物处理过程中面临的堵点痛点,持续提高装卸人员、监装监卸专业化服务水平与职业素养,规范货物装卸操作流程,加大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提升装卸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货物装卸环节在航空货运链条中的基础连接作用,推动行业质量与效率提升。 二、航空货物装卸目前存在的问题 1.行业规范标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民航起步较晚,前期货物运输规模不大,业务类型相对简单,保障压力和难度较小,标准化、规范化操作需求不强,货运操作法规建设也相对滞后。但随着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现有的规章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行业普遍存在如装载、挂签、特殊货物等专业性术语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沟通成本增加;装卸人员培训、操作监督程序、特殊条件保障等标准化不尽完善,导致货物或机舱受损、装错货舱等情况时有发生,监管压力增大,机坪安全管控风险加剧等问题。亟需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化引导,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贴合我国发展实际的行业规章标准体系。 2.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程度偏弱 随着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结合形成数字化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我国航空货物装卸在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方面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运营思维和管理模式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大部分枢纽机场在货物打板、装卸、仓储等环节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新型设备利用率不高。AGV无人叉车、ETV自动化立体货架尚未实现普及,一些如机械外骨骼、搬运机器人等新设备仍未有效开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还未深度应用,智慧化、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3.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使用成本逐步攀升,为航空货物装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巨大压力。货物装卸环节普遍存在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工资薪酬吸引力下降,工作环境艰苦、劳动负担较重的问题,加之部分企业管理模式单一,快递等新业务竞争加剧,导致“新员工招不到、老员工不敢用”的困境逐步显现。员工工作积极性偏低、专业化水平不够,导致遗拉工具、未清仓检查、未按装机单装机等情况时有发生,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思考与建议 1.完善规范化体系文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正在修订的货规等法律规章基础上,建立健全《航空货物装卸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承运人、装卸服务提供者,以及组装作业、货物交接、机坪装卸、监装监卸作业等操作环节都拟定相应规范要求,进一步明晰作业流程,厘清责任边界,提高装卸服务质量,提升航空货物装卸管理水平,推动民航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2.推进标准化规范作业落实 在《规范》形成的基础上,引导各保障主体根据不同保障场景进一步梳理自身保障流程、步骤与操作方法,提炼操作经验,创新建立符合自身业务实际的标准化装卸流程操作程序,并通过制作视频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推动标准化作业操作成为工作常态,有效推进规范作业落实。 3.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加快航空货物装卸全流程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装备使用,逐步推进对传统人员操作的“减负”,降低人为差错率,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航空货物装卸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4.注重行业人文关怀 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持续推进站坪职工共享休息室等暖心工程和创新举措,注重员工主体性和参与性,将人性化管理一以贯之并落实到《规范》要求的各个环节,营造和谐良好工作氛围。优化装卸人员管理模式,在工作安排、薪酬福利、职业培训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内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