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箱为何堆满港口?部分造箱企业已停产
- 时间:2023/8/12
- 作者:深亚供应链
厂区内,堆垛机正把新造好的集装箱堆向第六层。一名现场工人告诉财新,2022年以来工厂新箱库存不断增加,“原本很快会被提走的箱子现在堆了有五六层高,为了减产,原本24小时双班倒的3条产线,现在只剩下一条产线单班生产。” 太仓中集成立于2004年,隶属于中集集团(000039.SZ),年产干货箱最高可达70万标准箱,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造箱厂。 在太仓中集50公里外,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也被过剩的空箱堆满,各码头空箱堆积有6—7层高。“空箱最多可堆到8层,目前港区及邻近堆场都堆满了,洋山深水港区也出现大量空箱堆存。”上海港一名码头操作人员告诉财新。 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2022年进出口集装箱4730万标准箱,其中外高桥港区吞吐量约为1887万标准箱。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吴迪对财新说,2月初数据显示,国内的空箱堆积量超过500万标准箱,约是疫情前同时期的2倍。 集装箱过剩已经成为全行业遭遇的普遍问题。前述工作人员称,2021年四季度以来,客户用新箱需求下降、提箱速度逐渐放缓,新箱库存开始增加,其他造箱厂的库存也在不断增加。 集装箱租赁公司Textainer在发布2022年四季度业绩报告时预估,2022年底全球箱厂干货箱库存量超过110万标准箱,在2020年底中国出口用箱紧张时期,这一数据曾跌至仅10万标准箱左右。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主要造箱集团的新箱库存在44万标准箱是供需平衡的健康水平,如2020年11月份,出口货量激增使新箱库存降至15万标准箱,说明市场箱源极度紧张;如果新箱库存达到88万标准箱,则反映了中国出口市场放缓。2022年4月底,新箱库存已接近88万标准箱的预警线。 据英国咨询公司德鲁里信息,当前全球超过96%干货集装箱和100%冷藏集装箱都由中国工厂生产。中国集装箱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包括中集集团、胜狮货柜、新华昌和上海寰宇四大造箱企业。其中,上海寰宇属于中远海运集团。2019年,中远海运集团并购胜狮货柜,并将后者交予上海寰宇管理。目前,中集集团和上海寰宇在造箱市场的占有率达到约80%。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称,中国出口重箱远大于进口重箱,常态下为维持集装箱平衡,每月需要海运调进空箱300万标箱,同时通过国内造箱实现集装箱供需平衡。在集装箱海运淡季,中国发运货量减少,调空回来的柜子仍在正常安排,会造成淡季港口积压空箱。 目前的集装箱过剩与疫情下的“一箱难求”直接相关。吴迪称,疫情下北美、欧洲供应链不畅,装载着货物的集装箱积压在途中,海外货架缺少商品,中国出口“一箱难求”。拥堵缓解后,货物持续入库增加库存,空箱加速回流中国,海外的高库存却导致贸易降温、出口用箱需求不足。 两年前中国出口贸易“一箱难求”的现象,与目前国内空箱过剩形成鲜明对比。贾大山2021年9月公开称,受集装箱境外流通周转不畅、海运回调空箱减缓的影响,导致空箱短缺,最严重的时候,海运进口空箱量缺口达到200万标箱。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2020年12月介绍,当前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通常60天可返回的集装箱,现在拖延到100天。 在上海一家货代公司任职的祝健告诉财新记者,“中国出口缺箱的情况持续了超过一年,在空箱最为紧缺的2021年一季度,我们为了获得一个空箱要花费巨大代价,一些航运公司一个40立方英尺空箱使用费高达上万元。” 为缓解缺箱状况,2020年12月,国家商务部发文支持集装箱行业扩大产能,提高运力供需投放。政策面的红利又为集装箱制造业注入了加速快跑的“燃料”,国内集装箱龙头企业进入订单暴增的上升通道。 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中集集团的干货箱订单量分别为40.77万、45.08万、69.47万和76.3万标准箱,持续上涨。 中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拥有华东、华南、华北三大区域二十多个生产基地,自1996年以来,该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全球市场份额约为50%。 造箱企业均加大生产力度,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发布行业消息称,截止2021年9月26日,我国主要造箱企业旗下的近40条生产线,生产国际标准集装箱连续6个月超过50万标准箱,产量提升到历史平均水平的2.5倍。新箱成品库存为46万TEU,新箱库存的健康均衡率达到了104.1%,集装箱供需达到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之下,集装箱过剩隐忧已现。德鲁里称,2021年,在狂热集装箱海运市场行情下,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约3倍。咨询机构WorldCargo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全球集装箱产量分别为265万、203万、342万、408万和230万标准箱,低于300万标准箱是常态。 除了造新箱,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中,破损的集装箱经修理继续使用、每年3%~5%老旧集装箱拆解也向后拖延,全球可用于运输的集装箱量大幅扩张。英国咨询机构Harrison Consulting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集装箱总规模约为5400万标准箱,较疫情暴发初期多1000万标准箱。 此时,导致疫情下“一箱难求”的因素也在减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说,2022年以来供应链拥堵逐渐缓解,集装箱周转加快。德鲁里估计,2021年每个集装箱平均升降18.1次,而2020年为19.2次,在2010年代约为19.5-20.6次。2023年,集装箱平均升降次数将恢复至2010年水平。 集装箱供给不断释放,贸易用箱需求却在下降。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欧美库存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美消费偏软,导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大幅减弱,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预计全年集装箱海运量为2.01亿标箱,同比下降3.1%。 马士基认为,去年以来影响市场的因素将持续到上半年,预计2023年全球GDP增长将放缓,全球海运集装箱市场增长将在-2.5%至+0.5%之间。 集装箱供需失衡已成定局,一名集装箱航运公司人士对财新称,集装箱过剩比例应该超过10%。 太仓中集在疫情前有两条产线,在“一箱难求”集装箱订单高峰期,太仓中集又增加了一条产线,变成3条产线,并施行12小时一班、双班倒工作制的满负荷生产。在变成1条产线单班生产后,太仓中集相当于减少了5/6的产能。 一名太仓中集的供应商称,由于集装箱产量下降,太仓中集这边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冷清下来,不但送货、提箱的车辆大减,由于工厂不再招聘,6号门那边等待面试的人群也已经消失。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称,随着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前十一个月,国内干货箱新箱累计产量为260万标准箱,新箱产量维持下降趋势。 中国造箱企业依据订单生产,生产下滑是因新订单的大降。根据中集集团各季度报告,该公司干货箱销售量在2021年三季度达到峰值后,2021年四季度滑落到60.28万标准箱;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分别为35.39万、32.11万、33.66万标准箱,二、三季度成交量同比下降超过五成。 经历数次市场周期沉淀的中集集团,深知需求起伏特征。在中集集团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称,现在(集装箱制造行业)“吃了”未来两三年的量,未来肯定会有所回调。 在疫情下的需求暴发前,造箱行业刚刚经历了市场低迷。2019年四个季度,中集集团的干货箱销售量分别为22.99万、34.37万、14.39万和18.11万标准箱。2020年前两个季度,市场氛围继续低沉,该公司分别销售干散货箱16.45万和19.38万标准箱。 缺少订单,当时为控制产能,造箱产业在疫情期间达成“510共识”(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10小时)。2022年,标准干货集装箱造价上升到2200美元,较2019年底的1600美元大幅提高从“一箱难求”到过剩
减产化解